(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779742.5
(22)申请日 2022.07.11
(73)专利权人 雷雲
地址 535025 广西壮 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
区新棠镇邕钦路194 号
(72)发明人 雷雲 姚钧瀚 彭瑞玲
(74)专利代理 机构 深圳博敖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44884
专利代理师 李明香
(51)Int.Cl.
H01M 10/613(2014.01)
H01M 10/625(2014.01)
H01M 10/617(2014.01)
H01M 10/653(2014.01)
H01M 10/6551(2014.01)H01M 10/6554(2014.01)
H01M 10/6556(2014.01)
H01M 10/6563(2014.01)
H01M 10/6561(2014.01)
H01M 10/6568(2014.01)
H01M 50/244(2021.01)
H01M 50/249(2021.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池技术领域, 具体涉
及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包括动力电池本体、
盖体、 循环散 热机构和底座, 所述盖体、 循环散热
机构和底座由上及下依次设置并通过紧固螺栓
连接, 所述动力电池本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位
于所述循环散热机构内。 本实用新型依托底座内
的散热翅片组和第一导热片, 以及循环散热机构
内的第二导热片和散热管能迅速对动力电池进
行均匀散 热处理, 同时散热翅片组 内设置有散热
风扇向上吹风, 可对散热管产生的冷源向上导向
流动, 散热风扇结合散热管实现循环风冷流动,
具有提高装置的冷却效果和均匀散热范围, 以及
提高动力电池本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特
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17768515 U
2022.11.08
CN 217768515 U
1.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包括动力电池本体(1),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盖体(2)、 循环
散热机构(3)和底座(4),
所述盖体(2)、 循环散热机构(3)和底座(4)由上及下依次设置并通过紧固螺栓(5)连
接, 所述动力电池本体(1)安装在所述底座(4)上并位于所述循环散热机构(3)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4)包括安装座
体(41)、 散热翅片组(42)和第一导热片(43), 所述安装座体(41)为上端开口的箱体结构, 所
述散热翅片组(42)插设在所述安装座体(41)内, 所述安装座体(41)外沿凹设有安装槽
(411), 所述第一导热片(43)安装在所述安装槽(411)内, 且其下端面与所述散热翅片组
(42)相贴合, 其上端面与所述 安装座体(41)上端平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翅片组(42)包括
多片横向散热翅片(421)和 多片竖向散热翅片(422), 多片所述横向散热翅片(421)和 多片
竖向散热翅片(422)垂直交叉设置形成多个散热槽(6), 位于所述安装座体(41)两侧的所述
散热槽(6)内均安装有散热风扇(7), 所述第一导热片(43)上开设有与所述散热风扇(7)相
对应的散热通 孔(43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散热机构(3)包
括外壳体(31)、 第二导热片(32)和散热管(33), 所述外壳体(31)和第二导热片(32)均为上
下端开口的箱体结构, 所述第二导热片(32)内设在所述外壳体(31)内, 以使两者之间形成
一个安装腔(8), 所述安装腔(8)与所述散热通孔(431)上下对应 设置, 所述散热管(33)安装
在所述安装腔(8)内, 所述散热管(33)呈螺旋结构, 且其两端分别穿出所述外壳体(31)的外
部, 所述动力电池本体(1)安装在所述第一 导热片(43)上并位于所述第二 导热片(32)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2)内侧 凹设有
导风槽(21), 所述 导风槽(21)与所述 安装腔(8)上 下对应设置 。
6.如权利 要求5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2)、 外壳体(31)
和安装座体(41)由上及下依次设置并通过紧 固螺栓(5)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768515 U
2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池技 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
背景技术
[0002]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 多指为新能源汽车等提供动力的蓄电
池,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 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
生大量热量, 需要辅以散热设备或者装置对其进行散热处理, 避免动力电池在持续高温状
态下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增加其损坏的风险。 而现有的散热设备或者装置多采用单一的风冷
或水冷的结构实现对动力电池降温, 并不能对其进行循环冷却而使得 处于散热设备或者装
置内的动力电池冷却区域不均, 导致散热效率低下而影响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
此, 基于上述 缺陷, 有必要提出一种更优的技 术方案以解决上述 技术问题。
[000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 而
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
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主要解决现
有的散热设备或者装置多采用单一的风冷或水冷的结构实现对动力电池降温, 并不能对其
进行循环冷却而使得 处于散热设备或者装置内的动力电池 冷却区域不均, 导致散热效率低
下而影响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 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包括动力电
池本体、 盖体、 循环散热机构和底座, 所述盖体、 循环散热机构和底座由上及下依 次设置并
通过紧固螺栓连接, 所述动力电池本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循环散热机构内。
[0006]优选地, 所述底座包括安装座体、 散热翅片组和第一导热片, 所述安装座体为上端
开口的箱体结构, 所述散热翅片组插设在所述安装座体内, 所述安装座体外沿凹设有安装
槽, 所述第一导热片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且其下端面与所述散热翅片组相贴合, 其上端面
与所述安装座体上端平齐。
[0007]优选地, 所述散热翅片组包括多片横向散热翅片和多片竖向散热翅片, 多片所述
横向散热翅片和多片竖向散热翅片垂直交叉设置形成多个散热槽, 位于所述安装座体两侧
的所述散热槽内均安装有散热风扇, 所述第一导热片上开设有与所述散热风扇相对应的散
热通孔。
[0008]优选地, 所述循环散热机构包括外壳体、 第二导热片和散热管, 所述外壳体和第二
导热片均为上下端开口的箱体结构, 所述第二导热片内设在所述外壳体内, 以使两者之间
形成一个安装腔, 所述安装腔与所述散热通孔上下对应设置, 所述散热管安装在所述安装
腔内, 所述散热管呈螺旋结构, 且其两端分别穿出所述外壳体的外部, 所述动力电池本体安
装在所述第一 导热片上并位于所述第二 导热片内。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7768515 U
3
专利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18:4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