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930278.5
(22)申请日 2022.07.26
(73)专利权人 力神 (青岛) 新能源 有限公司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 岷山路6
号
(72)发明人 沈海涛 王楠
(74)专利代理 机构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12107
专利代理师 徐金生
(51)Int.Cl.
H01M 50/244(2021.01)
H01M 50/251(2021.01)
H01M 50/258(2021.01)
H01M 50/209(2021.01)
H01M 50/271(2021.01)H01M 50/507(2021.01)
H01M 10/613(2014.01)
H01M 10/627(2014.01)
H01M 10/647(2014.01)
H01M 10/653(2014.01)
H01M 10/655(2014.01)
H01M 10/6554(2014.01)
H01M 10/6556(2014.01)
H01M 10/6568(2014.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储能电池 包标准模块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储能 电池包标
准模块, 包括电池包托架; 电池包托架的内侧设
置有电池模组主体; 电池模组主体包括多个电
芯; 电池包托架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液冷均
温板; 两个液冷均温板位于电池模组主体的前后
两侧; 每个液冷均温板分别与电池模组主体的一
侧侧壁之间涂覆有一层导热凝胶; 电池包托架的
顶部固定连接集成压板; 每个电芯顶部分别具有
两个极柱; 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同一侧的两个极
柱顶部, 分别与一个串连排两端相接触; 多个串
连排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集 成压板的前后两侧;
在集成压板同一侧的多个串 连排串联连接。 本实
用新型设计科学, 能够方便对电池包进行日常维
护, 有效降低返厂维修概率, 降低对电池厂家维
修人员的依赖性。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7页
CN 217934071 U
2022.11.29
CN 217934071 U
1.一种新型储能电池 包标准模块,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中空的电池 包托架(1);
电池包托架(1)的内侧, 设置有横向分布的电池 模组主体;
电池模组主体, 包括多个纵向并列设置的电芯(2);
电池包托架(1)的前后两侧, 分别设置有一个液冷均温板(7);
两个液冷均温板(7)位于电池 模组主体的前后两侧;
每个液冷均温板(7)分别与电池 模组主体的一侧 侧壁之间涂覆有一层导热凝胶(6);
每个液冷均温板(7), 分别包括 一个液冷管(701)和一个垂直分布的均热板(702);
均热板(702)在朝向电池 模组主体的一侧, 设置有 U形的液冷管嵌入凹槽;
所述液冷管嵌入凹槽中, 嵌入有 U形的液冷管(701);
电池包托架(1)的顶部, 固定连接有一个集成压 板(3);
每个电芯(2)的顶部前后两端分别具有两个极柱;
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2)在同一侧的两个极柱互为异性极柱;
集成压板(3)的前后两端, 分别设置有 多个串连排(4);
每个串连排(4)的底部左右两端, 分别与一对电芯顶部的两个极柱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储能电池包标准模块, 其特征在于, 当电芯(2)的数量为大
于五的奇数时, 集成压 板(3)的前侧右端设置有第一输出排(51);
第一输出排(51), 位于集成压 板(3)前侧的多个串连排(4)的右边;
第一输出排(51)的底部左端, 与电池模组主体中位于最右侧的电芯(2)顶部前端 的极
柱相接触, 实现导电连接;
第一输出排(51)的右端向外露出;
集成压板(3)的后侧左端设置有第二输出排(52);
第二输出排(52), 位于集成压 板(3)后侧的多个串连排(4)的左边;
第二输出排(52)的底部右端, 与电池模组主体中位于最左侧的电芯(2)顶部后端 的极
柱相接触, 实现导电连接;
第一输出排(51)的左端向外露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储能电池包标准模块, 其特征在于, 电池包托架(1), 包
括水平分布的托架 底座(100);
托架底座(100)的顶部左右两端, 分别垂直设置有一个托架侧面端板(102);
两个托架侧面端板(102)在远离电池模组主体的外侧面前后两端, 分别设置有垂直分
布的加强筋板(101);
两个托架侧面端板(102)的顶部, 设置有水平分布的、 回字形的托架 顶框(103);
托架顶框(103)的左右两端底部, 分别与相邻的加强筋板(101)顶部固定连接;
托架顶框(103)上设置有横向分布的电池放入开口槽;
多个电芯(2)从上往下穿过 该电池放入开口槽后, 放置在托架 底座(100)的顶面;
电池模组主体的左右两侧, 分别与两个托架侧面端板(102)的内侧面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储能电池包标准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托架底座(100)的前后
两端顶面, 分别与托架顶框(103)的前后两端底面之间, 具有一个横向分布的电芯侧壁露出
豁口(104);
所述导热凝胶(6), 位于电芯侧壁露出豁口(104)中。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17934071 U
2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储能电池包标准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托架顶框(103)上环绕
地设置有 多个第一螺纹连接孔;
集成压板(3)在与每个第一螺纹连接孔相对应的位置上, 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螺纹连
接孔;
集成压板(3)通过多个紧 固螺钉与电池 包托架(1)的托架 顶框(103)相螺纹固定连接;
每个紧固螺钉从上往下穿过所述集成压板(3)上的第二螺纹连接孔后, 与位置对应的
第一螺纹连接孔相螺纹连接 。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储能电池包标准模块, 其特征在于, 液冷管嵌入凹槽朝向电
池模组主体的一侧以及右侧开口;
液冷管(701)通过导热 结构胶粘接在液冷管嵌入凹槽中。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储能电池包标准模块, 其特征在于, 液冷管
(701)的右侧上 下两端, 分别具有 进水口(701 1)和出水口(7012);
进水口(7011)和出水口(7012)分别通过中空的连接管道, 与现有的外部液冷设备相连
接。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储能电池包标准模块, 其特征在于, 集成压板
(3)是水平分布的、 回字形的压 板;
集成压板(3)上设置有横向分布的电池散热开口槽;
电池散热开口槽, 与电池 模组主体的中部正对应设置 。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储能电池包标准模块, 其特征在于, 集成压板
(3)的顶部前后两端, 分别设置有一对相互间隔且横向分布的固定横梁(3 03);
每对固定横梁(3 03)之间, 具有一个横向分布的极柱对接开口槽;
极柱对接开口槽的上 下两侧敞开;
每对固定横梁(303)之间的极柱对接开口槽, 在与任意一个串连排(4)的左右两端相对
应的位置, 分别设置有两个纵向分布的挤压梁(3 02);
每个串连排(4)的顶部左右两端, 分别设置有一个弹性钢片(401);
每个弹性钢片(401)的顶部, 与其 正上方的挤压梁(3 02)的底部相顶紧接触;
串连排(4)的形状, 为横向分布的 “几”字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储能电池包标准模块, 其特征在于, 极柱对接开口槽在每
个串连排(4)的中部相对应位置上, 还设置有一个纵向分布的固定纵梁(3 01);
每个固定纵梁(3 01)上具有横向贯 穿分布的限位槽;
每个串连排(4)的中部, 横向贯 穿所述限位槽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17934071 U
3
专利 一种新型储能电池包标准模块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18:3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