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2094698.0 (22)申请日 2022.08.09 (73)专利权人 电子科技大 学广东电子信息 工程 研究院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 市松山湖高新 技 术产业开发区总部二路17号 专利权人 东莞华医检测技 术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黄常喜 赵朗 曹厚华 林华娟  邓思宇 林璐妮 孙燕 莫日华  王正发 栾强厚  (74)专利代理 机构 广东科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44671 专利代理师 卢春华 (51)Int.Cl. H01M 10/615(2014.01)H01M 10/625(2014.01) H01M 10/658(2014.01) H01M 10/635(2014.01) H01M 10/6563(2014.01) H01M 10/613(2014.01) H01M 50/231(2021.01) H01M 50/24(2021.01) H01M 50/244(2021.01) H01M 50/249(2021.01) B60L 50/64(2019.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保温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组保温技术领域, 尤其 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保温结构。 其技 术方案包括: 外壳, 所述外壳内侧的中心位置安 装有隔热层, 所述隔热层的内侧安装有保温层, 所述保温层的内侧安装有导热内壳, 所述导热内 壳的内部设置有空腔, 所述导热内壳的内部安装 有电池组本体, 所述导热内壳的内部上喷涂有防 凝露涂层, 所述电池组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贴片式 温度检测传感器, 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安 装有第一箱 体和第二箱体。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 对电池组本体起到保温的作用, 还 可以起到对电 池组本体进行散热的作用, 避免了电池组本体因 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导致电池组本体的使用寿命 降低的情况发生, 实用性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18101453 U 2022.12.20 CN 218101453 U 1.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保温结构, 包括外壳(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内侧 的中心位置安装有隔热层(8), 所述隔热层(8)的内侧安装有保温层(9), 所述保温层(9)的 内侧安装有导热内壳(10), 所述导热内壳(10)的内部设置有空腔(20), 所述导热内壳(10) 的内部安装有电池组本体(13), 所述导热内壳(10)的内部上喷涂有防凝露涂层(11), 所述 电池组本体(13)的顶部设置有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12), 所述外壳(1)的两侧内壁上分 别安装有第一箱体(3)和第二箱体(15), 所述第一箱体(3)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第一板式初效 过滤网(24)和风机(25), 且第一板式初效过滤网(24)位于风机(25)的上方, 所述第二箱体 (15)的内部上 方安装有第二板式初效过 滤网(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 的保温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 箱体(3)和第二箱体(15)的前端面均设置有密封门(4), 所述密封门(4)上设置有第一安全 锁(5), 所述外壳(1)的前端面两侧均设置有安全门(6), 所述安全门(6)的前端设置有第二 安全锁(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 的保温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 板式初效过滤网(2 4)的两端均安装在第一U 型卡板(23)上的U 型槽内, 且第一板式初效过滤 网(24)的两端外壁均与第一U型卡板(23)上的U型槽的槽壁之间为间隙连接, 所述第一U型 卡板(23)安装在第一箱体(3)的两侧内壁上 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 的保温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 板式初效过滤网(27)的两端均安装在第二U 型卡板(26)上的U 型槽内, 且第二板式初效过滤 网(27)的两端外壁均与第二U型卡板(26)上的U型槽的槽壁之间为间隙连接, 所述第二U型 卡板(26)安装在第二箱体(15)的两侧内壁上 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 的保温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 箱体(3)的一侧 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出风管(17), 所述导热内壳(10)的一侧 外壁上设置有第 一进风管(19), 所述第一进风管(19)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保温层(9)和隔热层(8)的一侧外壁 并延伸到 外部, 且第一进风管(19)通过 管类接头(18)与第一出风管(17)连接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 的保温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 箱体(15)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进风管(22), 所述导热内壳(10)的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 第二出风管(21), 所述第二出风管(21)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保温层(9)和隔热层(8)的另一侧 外壁并延伸到 外部, 且第二出风管(21)通过 管类接头(18)与第二进风管(2 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 的保温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 箱体(3)的顶部开设有 进风槽孔(2), 所述第二箱体(15)的顶部开设有出风槽孔(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 的保温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 (1)内部的后端安装有电控箱(16), 所述电控箱(16)的内部设置有模 数转换模块和控制器, 所述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12)的输出端与模 数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模数转 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风机(25)的输入端电 性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8101453 U 2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保温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组保温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保温结 构。 背景技术 [0002]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是动力电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着电池的寿命、 容量、 安全等性能。 目前, 关于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散热方面, 即通过风 冷、 液冷、 相变材料等方式来降低锂离子电池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 而关于低温环境下热管 理的研究相对较少。 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充、 放电性能会急剧变差。 随着电动汽车应 用地域范围的逐渐增大, 锂离子电池在低 温环境下凸显出 的问题日渐明显。 需要重视对低 温环境下的锂离 子电池进行保温, 对高温环境下的锂离 子电池进行散热。 [0003]经检索, 专利公告号为CN212380496U公开一种用于锂电池组的保温结构, 包括放 置层、 传温层和控温层, 所述放置层、 传温层和控温层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层, 所述放置 层包括三组电池槽, 每组所述电池槽内开设有三组存放格, 每组所述存放格外壁与电池槽 内壁之间填充 有干燥剂, 每组所述电池槽 外壁与缓冲层内壁之间均填充 有保温层。 [0004]现有的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保温结构存在的缺陷是: 在实际使用时, 在高温天 气环境下, 对电池组的散热效果, 在低 温天气环境下, 对电池组保温效果不佳, 易导致电池 组的使用 寿命降低,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保温结构来解决现有的问 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保温结构, 以解决上述背 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保 温结构, 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内侧的中心 位置安装有隔热层, 所述隔热层的内侧安装有保温 层, 所述保温层的内侧安装有导热内壳, 所述导热内壳的内部 设置有空腔, 所述导热内壳的 内部安装有电池组本体, 所述导热内壳的内部上喷涂有防凝露涂层, 所述电池组本体的顶 部设置有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 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箱体和第二箱 体, 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第一板式初 效过滤网和风机, 且第一板式初 效过滤网 位于风机的上 方, 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上 方安装有第二板式初效过 滤网。 [0007]通过一系列结构的配合设置, 在低温天气环境下, 隔热层的设置可以对电池组本 体起到隔热 的作用, 避免了外部的温度环境对电池组本体造成影响, 保温层的设置可以对 电池组本体起到保温的作用, 贴片 式温度检测传感器实时检测电池组本体的温度, 当贴片 式温度检测传感器所检测到温度数据值大于预设的温度数据值范围内时, 控制器控制风机 进行工作, 风机将外部的冷空气输送到导热内壳上 的空腔内并间接的从出风槽孔排出, 此 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电池组本体进行散热, 从而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对电池组本体起到保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8101453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保温结构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保温结构 第 1 页 专利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保温结构 第 2 页 专利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保温结构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18:2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