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2092000.1
(22)申请日 2022.08.09
(73)专利权人 华霆 (合肥) 动力技 术有限公司
地址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 术开发
区始信路62号动力电池 厂房
(72)发明人 李响 胡东升 李德连 周鹏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 合伙) 11463
专利代理师 严小艳
(51)Int.Cl.
H01M 50/244(2021.01)
H01M 50/209(2021.01)
H01M 50/249(2021.01)
H01M 50/264(2021.01)
H01M 50/289(2021.01)H01M 50/262(2021.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电池包和电动车辆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和电
动车辆, 涉及电池技术领域。 该电池包包括下壳
体、 上壳体、 端板、 后固定板、 加固组件以及限位
组件, 上壳体通过密封件与下壳体连接, 下壳体
内沿下壳体的宽度方向顺序设置有预留区和电
芯区, 电芯区与预留区通过端板分隔, 端板底部
与下壳体内壁连接, 后固定板设置在端板对侧,
加固组件设置在下壳体内壁两侧, 限位组件设置
在下壳体内且将电芯区分隔成多个区域, 以供排
列设置多个电芯组, 每个电芯组包括沿下壳体宽
度方向排列的若干电芯, 电芯与端板、 后固定板、
加固组件以及限位组件绝缘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采用无模组结构, 对电芯组进行了较好的限
位, 使电芯组安装更稳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4页
CN 218101532 U
2022.12.20
CN 218101532 U
1.一种电池包,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壳体、 上壳体、 端板、 后固定板、 加固组件以及限位
组件;
所述上壳体通过密封件与 下壳体连接, 所述下壳体 内沿下壳体的宽度方向顺序设置有
预留区和电芯区, 所述电芯区与预留区通过端板分隔, 所述端板底部与下壳体内壁固定连
接, 所述后固定板设置在 端板对侧, 所述加固组件设置在下壳体内壁两侧, 所述限位组件设
置在下壳体内且将电芯区分隔成多个区域, 以供排列设置多个电芯组, 每个所述电芯组包
括沿下壳体宽度方向排列的若干电芯, 所述电芯与端板、 后固定板、 加固组件以及限位组件
绝缘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电池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左圈梁和右圈梁, 所
述左圈梁和右圈梁分别设置在下壳体两侧的内壁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芯组的每个电芯之间设置有泡
棉, 所述电芯区的底壁上也间隔设置有泡棉, 所述电芯区底壁处的泡棉上均安装有环氧板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电池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中间梁、 T型条以及L
型条, 所述中间梁间隔设置在电芯区内, 所述中间梁为顶部向两侧延伸的结构, 且将电芯区
分隔成多个区域, 所述T型条设置在每个区域内的电芯组之间, 所述L型条设置在电芯组的
左圈梁侧以及右圈梁侧, 所述T型 条、 L型条均与端板和后固定 板通过螺 栓固定连接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T型条包括T型条本体、 延伸部、 加热
丝槽以及导线槽, 所述T型条本体与电芯组的侧面贴合, 所述延伸部与T型条本体两侧电芯
组的顶部边 缘贴合;
所述加热丝槽间隔设置在T型条本体与电芯组接触的每一侧, 所述加热丝槽内安装有
加热丝, 所述导线槽 设置在加热丝槽的端部, 所述导线槽的宽度大于加热丝槽的宽度, 所述
导线槽内安装有导线, 所述 导线与加热丝焊接 。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电池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L型条包括L型条本体和弯折部, 所
述L型条本体与所述电芯组的侧面贴合, 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电芯组的顶部边 缘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留区内安装有BMS、 电气件和隔
条, 所述隔条与中间梁的位置对应且将BMS与电气件分隔设置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电池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包还包括汇流排组件, 所述汇
流排组件包括多个第一串联汇流 排、 多个第二串联汇流 排和两个引出汇流 排;
多个所述第一串联汇流排结构相同, 且分别焊接在每个电芯组相邻两个电芯的极耳
处, 多个所述第二串联汇流排交错相对设置在端板上方和后固定板上方, 且位于引出汇流
排背离加固组件侧的电芯区内, 每个所述引出汇 流排的一端分别焊接在左侧加固组件处电
芯、 右侧加固组件处电芯的极耳处, 其另一端垂直向下延伸设置 。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 二串联汇流排均包括两个端
部, 以及连接两个端部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每个端部的宽度, 且连接部与至少
一个端部的连接处呈褶皱设置, 每个所述第二串联汇流排的两个端部 分别焊接在限位组件
分隔区域 一侧电芯的正极以及另一侧电芯的负极上。
10.一种电动车辆, 其特 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包。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8101532 U
2电池包和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电池技 术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电池 包和电动车辆 。
背景技术
[0002]电池包作为电动车辆的核心部分之一, 一个可靠的电池包对电动车辆而言具有重
要意义。 现有的电池包存在如下缺陷: 首先, 单体电芯需要先组成模组后, 再装入电池壳体
内采用螺栓固定方式成组, 由于不同的车身结构, 电池壳体的形状、 尺寸差异很大, 因此单
一的模组结构无法兼容不同形状尺寸的壳体, 就需要根据壳体开发不同形状的模组, 这样
产品设计开 发周期较长, 且需要投入大量模组上零部件的开 发费用。 其次, 现有的电池包在
固定电芯组 时, 对电芯组不能进 行较好的 限位, 且限位区域有限, 因而导致电芯组安装不稳
定, 影响后续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 例如, 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和电动车辆, 以简化生产工艺,
同时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适用不同形状壳体的方形电芯无模组化电池包结构, 同时电池包
能够对电芯组进行较好的限位, 使电芯组安装更 稳固。
[000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0005]第一方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 包括下壳体、 上壳体、 端板、 后固定
板、 加固组件以及限位组件;
[0006]所述上壳体通过密封件与下 壳体连接, 所述下壳体内沿下壳体的宽度方向顺序设
置有预留区和电芯区, 所述电芯区与预留区通过端板分隔, 所述端板底部与下壳体内壁固
定连接, 所述后固定板 设置在端板对侧, 所述加固组件设置在下壳体内壁两侧, 所述限位组
件设置在下壳体内且将电芯区分隔成多个区域, 多个所述区域内排列有多个电芯组, 每个
所述电芯组包括 沿下壳体宽度方向排列的若干电芯, 所述电芯与端板、 后固定板、 加固组件
以及限位组件绝 缘设置。
[000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左圈梁和右圈梁, 所述左圈梁和右圈梁
分别设置在下壳体两侧的内壁处。
[000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电芯组的每个电芯之间设置有泡棉, 所述电芯区的底
壁上也间隔设置有泡棉, 所述电芯区底壁处的泡棉上均安装有环氧板 。
[000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中间梁、 T型条以及L型条, 所述中间梁间
隔设置在电芯区内, 所述中间梁为顶部向两侧延伸的结构, 且将电芯区分隔成多个区域, 所
述T型条设置在每个区域内的电芯组之 间, 所述L型条设置在电芯组的左圈梁侧以及右圈梁
侧, 所述T型 条、 L型条均与端板和后固定 板通过螺 栓固定连接 。
[00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T型条包括T型条本体、 延伸部、 加热丝槽以及导线槽,
所述T型条本体与电芯组的侧面贴合, 所述延伸部与T型条本体两侧电芯组的顶部边缘贴
合;说 明 书 1/7 页
3
CN 218101532 U
3
专利 电池包和电动车辆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18:19上传分享